酒店简介 新闻/活动 客房服务 会议中心 餐饮美食 休闲娱乐 服务价格 联系我们
北京石油科技交流中心
电话:010-61794992、13911133884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西沙屯桥西中国石油科技园A16地块
☆我们的服务·客户的满意☆
新闻/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活动 >
奢华酒店品牌,中国能做出来吗?_复制

从酒店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出,酒店本质上是一个展示美好生活方式的空间。

  在电视剧唐顿庄园的拍摄期间,有一次要开始拍一个下午茶的场景,编剧发现桌上有一杯水,他立刻让人拿走,并说:“那时的贵族是不喝白水的,他们只喝茶”。

  1610年,荷兰人从日本长崎县西北部小岛上的港口平户购买了少量茶叶,绕到爪哇岛运到荷兰,第一次将茶叶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那时的荷兰人把茶叶当作良药,把茶叶小量的包装好,一般一袋就装成30克左右,放在药店出售,对于欧洲人来说,茶最早是作为药来使用的。1662年,葡萄牙的凯瑟琳公主嫁到英国,带来的陪嫁中有一箱中国茶叶,之后茶作为饮品在英格兰流行起来。

  英式下午茶的起源是:由于当时英国人一天只吃两餐:早餐和晚餐。贵族们一般在上午10点左右吃早餐,晚上8点后才用晚餐。在早晚餐之间的漫长时间里,英国人常常要忍饥挨饿。贝德福德七世公爵的夫人安娜有一次下午四点左右让女仆给自己准备了一壶茶,几片烤面包配着奶油、黄油、果酱,她吃完之后感到非常受用。此后,公爵夫人便会在每天下午四点左右邀上几个闺蜜一同品茶,并配以精美的三明治、司康、小蛋糕。

  后来英国女王也采用了这样的作息安排,于是喝下午茶逐渐成为了英国贵族们的社交方式,还衍生出了各种下午茶礼节。再后来,这种习惯还逐渐下沉到平民阶层。

  其实论喝茶,和中国人比起来英国的下午茶就是幼儿园的水平。就拿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同期的中国小说《红楼梦》来举例,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中是这样描述大观园中喝下午茶的:贾母带着刘姥姥等人到栊翠庵小憩,贾母对妙玉道:“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

  咱们先看茶器——“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成窑五彩小盖钟”,都说好茶配好器,一个成窑五彩小盖盅,简约却不失大气,再说泡茶用的水,妙玉说“是旧年蠲的雨水”,雨水也要讲究节气,也并非所有雨水都是好的。蠲的雨水又要用心保存,那时中国的贵族泡一壶茶得花多大心思,喝一杯这样的茶,至少要一年的功夫准备。且慢,这还不是最高境界,这边厢贾母和刘姥姥等人在饮茶叙谈,那边厢妙玉却单独请黛玉、宝钗去自己屋里喝闺蜜茶,宝玉一看小姐姐们另外攒局了也就跟了过来。这边喝的茶是用妙玉储存了五年的从梅花上扫下的雪煮的……用的杯子也更讲究,薛宝钗的杯子叫(分瓟)斝(ban pao),林黛玉的杯子叫杏犀斝(xing xi qiao),妙玉给乱入的宝玉用的杯子是自己用的绿玉斗。你看看,彼时的中国人喝茶就讲究色、香、味、器、礼了。妙玉说喝茶有三重境界:一杯为品,二杯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驴了。按照这标准,从英国女王到所有英国贵族都是蠢物和饮牛饮驴了。问题来了,你说,是唐顿庄园的英式下午茶好喝还是大观园里的下午茶好喝呢?

  记得有一次晚上和一个甲方的老板促膝长谈,这个甲方开发了本地最高品质的住宅楼盘和写字楼,老板本人还亲自制定并实践了极其人性化、高标准的物业服务,是个用心到极致的开发商,让我这个做乙方的都充满了敬意。那天从酒店开发聊到运营聊到服务品质,对方忽然问了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为啥奢侈品牌都是西方的?中国人能不能做出被国际认可的酒店品牌?

  酒店业的元问题:

  酒店是什么?酒店究竟卖什么?

  我曾经做过一个试验,请一个酒店的总经理给酒店下个定义,他说:酒店就是卖房、餐、会的。然后让一个客房部经理下个定义,她说:酒店是带餐厅的客房;又让一个餐饮部经理下个定义,他说:酒店是带客房的餐厅。

  当下不少地产开发商都说自己是做文旅的,而文旅企业都说自己是做酒店的,酒店基层员工说自己是办理入住、退房和搞卫生的……可是消费者看到的是:五星级酒店的服务已经接近于零,卫生门丑闻频出……不知道自己是做啥的才是行业最大的问题。

  昨天在国贸桥下碰到了很久没有出摊的兽爷,我问他疫情以来都在忙啥?他叹了口气:“这两年啥正经事也没干,净吃瓜了”。新冠疫情,中美争端,房地产调控,互联网巨头整顿,在这个动荡不安的量子跃迁的时代,人们失去了掌控感,普遍感到极度的焦虑、不安,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不知如何能找到确定性?施展老师说:在这种时刻,唯一的办法就是重新定义问题,重新定义秩序,重新定义世界。需要对于全新的秩序的想象力。这样说比较抽象,举个实际的例子:大家都熟悉《西游记》的故事,可是有谁想过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你会说是李世民派他去的,那李世民为何要动用举国之力资助唐僧去取经,取经归来又为唐僧建寺庙,供养他译经,抄经,还雇了上万名工匠把浩繁的经文都刻在了石碑上?

  一般人以为是李世民钟情佛教,其实这世界上哪有什么无缘无故的钟情,真相是李世民在玄门之变中弑兄弑弟、软禁亲爹登上皇位,这在中国这已经突破了儒家伦理所能接受的上限,于公,他必须为中国社会找到一个更宏大的理论体系来安顿民心、解释世界,于私,他要为自己积攒一个特别大的功德,这样才能避免死后在阴间遇上哥哥、弟弟。

  爱因斯坦说:“你无法在产生问题的层次上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不能从元问题的深度找到酒店行业问题的底层逻辑,那么许多问题是无解的。乔布斯做出了iPhone,马斯克做出了特斯拉,贝索斯做出了亚马逊,你以为人家的创新是靠运气吗?其实是人家的认知格局比你大一个维度。

  酒店业的元问题是什么?我想就是:酒店是什么?酒店究竟卖什么?

  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后,欧洲开启了四十多年的和平。蒸汽火车的普及和汽车的出现让西方人民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和新兴资产阶级。脱胎于宫廷和贵族生活方式的奢华酒店应运而生,在欧洲城市的中央火车站和中央公园旁边出现了最早的奢华酒店,那里有奢华的餐厅,舞厅、酒吧、客房、奢侈品店、裁缝店、美发厅,总之包揽了一切高端生活方式的内容。

  回看这一百二十年的现代酒店业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全球的工业化进程从萌芽到巅峰的上升路径,以欧美为引领的工业化列强带动了西方生活方式对全世界的输出,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化、标准化的连锁品牌席卷全球,欧美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制定了各种行业规则、规范,从话语权上占领了各行各业的制高点。酒店业作为服务业虽然不是技术驱动型的行业,但也紧随科技的进步在缓慢迭代着自己的管理方式、运营方式。

  从酒店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出,酒店本质上是一个展示美好生活方式的空间。

  中、低端酒店提供的是下沉和普惠的生活方式,追求的是标准化、性价比、效率;高端和奢华酒店提供的是富于设计感和艺术氛围的生活空间、社交场景和人文体验,追求的是尊崇备至和个性化服务。

  品牌的元问题

  谁掌握品牌的话语权?

  2010年中国的名义GDP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距离上一次全球排行第二已经过去了200年——彼时的中国是清朝嘉庆年间,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帝国,而英国正是维多利亚时代,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正在超越中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开始称霸全球成为日不落帝国。一直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之前,全球生产力的增长都是线性的,换句话说,农业文明就是靠天吃饭,除了在和平年代可以促进人口增长以外,各国的经济体量不会有很大变化,也就是所谓的马尔萨斯陷阱。由于印度和中国当时分别拥有全世界约30%和25%的人口,因此在全球的经济体中一直排行前两名,互有升降。

  农业文明时代全球生活方式的制高点无疑在中国,从马可波罗的游记开始,富饶的中国宫廷就成为欧洲王公贵族们的奢华梦境。1700年,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凡尔赛宫举行盛大的舞会时身着中国式服装,坐在一顶中国式八抬大轿里出场,使得在场贵族和夫人们发出一片惊叹声。

  在18世纪从中国进口瓷器,丝绸,漆器是非常时髦的,这导致了许多外国设计师和工匠模仿亚洲设计,他们凭借想象创造出许多奇特的东方风尚。中国的生活方式体现在当时整个欧洲社会中,并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欧洲的中国风尚在18世纪中叶时达到顶峰。

  工业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一切。在工业革命之前中国向西方出口的商品主要是陶瓷,茶叶,丝绸,而且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状态。可在工业革命之后,由于蒸汽机的使用以及后来电力机械的使用,西方各国却在这些产业中逐渐打败了发源地中国,不仅在产量上都赶超了中国,就是在品质上也都超过了中国,直到今天,国际认可的最高端的陶瓷、茶叶、丝绸制品的品牌几乎全都是西方国家的,中国在这些细分市场几乎豪无分量。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的工业化起步太晚。确切地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才初步完成,即便是1949到1979期间的中国,实际上依旧是个农业国家。

  至今我们的中餐,中药,中医等等许多农业文明时代留下来的文化财富,以及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无法被定性定量地分析和制定标准,还必须依赖于人对人的传承,而工业化恰恰就是一个“去人化”的过程,用新的能源和技术手段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当下中国的消费者对洋品牌崇拜得五体投地,一有机会就买买买,十一长假期间中国游客可以把巴黎的LV和爱马仕门店买空;就连小姐姐们做医美整型都是照着西方人的长相做,把自己整成瘦脸、高鼻、大眼、白肤,然后染黄头发,戴美瞳。其实,对西方生活方式的盲目追捧有时也很可笑,比如英国的热带殖民地印度,新加坡,香港的上流阶层也学会了喝下午茶这一习俗,殊不知,西欧的天气阴冷潮湿,因此人们热量消耗大,所以要吃三明治,司康,蛋糕,黄油,奶油和果酱等高热量的东东。热带地区的人们完全没有这个需要,可香港半岛酒店的下午茶一直做得很火,每天等待品尝下午茶的客人经常会在大堂酒吧排起长龙,简直是东施效颦。其实,不是大观园的下午茶不如唐顿庄园的下午茶好喝,是工业化时代的我们无论在生活方式上还是品牌上都没有话语权,欧美占据了生活方式和品牌的制高点。有个人类学家总结到:在生活方式这件事上是向上看齐。这也道出了品牌的本质:谁占据了生活方式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品牌的话语权,品牌源于精英阶层的背书。

  灵魂之问:

  中国人可以做出被国际认可的奢华品牌吗?

  奢华酒店和艺术品非常相似,其实艺术在生活当中并不是必需的,而且一个艺术品在效率方面也并不是最高的,以效率来衡量的话艺术并不是必需品,但它又是各个时代人类文化的顶峰。奢华酒店和艺术品一样,只是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塔尖部分,不应该把它做成可复制的标准品,也不应该把奢华酒店当作基础设施来开发,它根本不是大众消费品。

  品牌是属于第四层、第五层最高阶段的人类心理需求,是用来彰显身份和获取尊重的。奢华酒店的本质上是一个时代用最高水平的审美,最新科技的应用,最高品质的服务于一体共同构成的奢华生活空间,为本时代金字塔尖人群提供的生活方式。

  习主席说:“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我们能否问问自己:为啥不能把下午茶里面的食物换成绿豆糕,豌豆黄,糖葫芦,艾窝窝………茶呢就上大红袍,金骏眉。为了有仪式感,用汝窑的瓷器,景泰蓝点心架子。或者,再进一步问自己:为啥一定要沿用下午茶这个形式呢?中国人这么爱吃夜宵,能不能推出一个有仪式感而又美味的高端夜宵文化呢?

  一个国家的生活方式和品牌是否可以被国际认可,本质上是需要国力做背书的。只有当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彻底完成,并且在数字化时代领先全球之后,中华民族才能在生活方式和品牌的话语权上占领制高点,也只有到那个时候,各个领域的中华民族的品牌才会像齐天大圣一样,踹翻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踢倒玉皇大帝龙椅,踩着七彩祥云从天而降。

  中国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弯道超车机会:工业化进程尚未最终完成,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而且中国在一些领域内数字化的水平已经领先于欧美。何帆在《大局观》中说:在我们这个时代,即时、不断的互联也在颠覆旧有的秩序:电视台、报纸、大学、购物中心、城市规划。贸易的网络、金融的网络、战争的网络、生态的网络都将被重塑。所有的革命都是狂暴的,巨大的转型是一次彻底的洗牌,要么是新的赢家,要么是新的输家。这是毁灭的时代,也是重建的时代。这是看多的时代,也是看空的时代。这是抢滩的时代,也是逃亡的时代。这是歌颂的时代,也是背叛的时代。这是混搭的时代,也是跨界的时代。这是小人物的时代,也是游击队的时代。一切看似坚固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沧海横流。这个时代能够赋予你的能量和潜力,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推动时代变迁的底层驱动力是技术进步和观念变迁,不变的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社会化协作的深化。今天恰逢一个大动荡大变迁的时点,对未来无法拥有稳定的预期,但它也让我们的未来拥有了无限的可能性,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它。


发布时间:2021-11-12 00:54:57   已经被浏览 0
首 页 | 酒店简介 | 新闻/活动 | 客房服务 | 会议中心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服务价格 | 联系我们 | ICP备案号:
友情链接: